本文目錄
原則:
①左手端托,右手將茶杯均勻的放在桌面上,杯柄朝右,杯內茶葉統一放置、適量。
②無墊碟改放杯墊或根據主辦單位要求放礦泉水。
標準要求:
①擺放整齊、統一,茶碟右邊緣與椅子右邊緣在一條直線上。
②課桌式,茶杯擺放橫看、豎看、側看都呈一條直線。
③回字式,茶杯擺放側看平行、整齊、美觀。
④茶杯與桌邊距3—3.5cm。
拓展資料:
會議服務是指會場有一些從事現場服務的工作人員,通常被稱為“會議官員”這些人員要通曉外語,熟悉國際會議的程序,一般都經過培訓。他(她)們似乎做的都是一些具體服務工作,但卻是保證會議順利進行不可缺少的環節。國際機構的常設秘書處還設有專門負責會議服務(conference service)的部門,對會議官員有一整套嚴格的要求。
工作的程序
1、領受任務:會議名稱→會議性質→與會人數→會議期限→會議休息時間表→會議活動范圍→準備內容→注意事項。
2、會前準備:會標→音響→主席臺→茶具飲品→登記臺→簽到薄→休息安排→服務員配備→會場清潔→接手紀念品、禮品(發放)→會場指示牌→禮儀演習彩排
3、會前檢查根據表格列項檢查、設備設施、會議物品
4、引領登記:準備大廳指示牌→引領員→電梯引領員→會場引領員→指示牌→登記根據請柬、門票等發放紀念品
5、會場服務:主席臺香巾、飲品服務、果盤、會場貴賓飲品、香檳服務→會場秩序維持服務(清理閑雜人員)→清潔服務→委托代辦服務→出會場的引領服務(先生,請問需要幫助嗎)→應急情況處理(火災疏散、禁坐電梯、失竊、當事人詢問筆錄、相關人詢問筆錄、停電、溢水、電梯停機、急癥救護)
6、會后清理:撤會議物品→桌椅→餐具→清理與會人員遺留物并登記→清潔會場→撤出帶入會場物品→查對清理紀念品、禮品→檢查清理情況→關閉動力電器設備→服務人員撤出,鎖閉會議廳
7、匯報總結:向主辦方主辦人員匯報會議情況,遺留物品,剩余禮品,征求意見,說明情況→會后總結專題會(部門經理,會議服務人員參加)
商務禮儀送別場景
商務禮儀送別場景,當公司的商務活動結束之后,那么接下來就是送客了,送別的時候也是非常講究商務禮儀的,這能讓客人感受到我們的熱情。為大家分享商務禮儀送別場景。
商務禮儀送別場景1您懂得,客戶告辭應作挽留;別忘了,握手告別熱情相送。
客戶提出告辭應作挽留,如果確實要離開則不必再三勉強。不要急于起身送客,應待客戶起身告辭時,再起身與客人握手告別,同時還應招呼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熱情相送。
您懂得,禮貌送客應至門外;別忘了,提前安排交通工具。
客人告辭應禮貌相送,叮囑客戶小心慢走,下樓注意臺階,陪同送至門外。雨天應給客戶準備雨具;對遠道而來或帶有重物的客戶,應提前安排交通工具,待客戶乘車離去時,再揮手告別。
您懂得,協助做好返程準備;別忘了,及時詢問客戶要求。
大型社交活動送客工作應由專人負責,提前了解客戶的返程日期、車次、航班等,并及時預購好車票或機票。活動結束后,應到客戶住處表示歡送,并及時詢問客戶是否有特殊要求。離開時,可協助客戶結算好各項費用,并幫忙搬運行李、物品等。
您懂得,遵守客人既定時間;別忘了,倡導簡捷送別儀式。
遵照主隨客變原則,遵守客戶確定的送別時間和地點,倡導簡捷的迎送接待禮儀。如有需要可先提前聯系貴賓室候車候機并熱情話別,待到車船開動并消失在視線以外或者客人通過機場安檢通道后再返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文明細節雖小卻是“天大的小事”,唯有從點滴小事做起,我們才能讓文明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文明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感染力、凝聚力、推動力,進而升華為一種城市的名片,一種國家的形象,一種民族的精神。
一、婉言挽留
有時候客人提出提出告辭時,是對主人的試探,看是否高興繼續談下去。這個時候主人切不可急于起身送客,如果客人確實要走,則不必再三勉強。
二、握手道別
客人提出離開后,要等客人先站起來,主人再站起來,同時伸出手握別。并預祝客人旅途愉快或者熱情的歡迎客人下次再來等,以示禮貌。
如果是將客人送至門口,應在客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后再返回。
如果送客到車站、碼頭,最好是等車船開動并消失在視線以外以后再返回;送客到機場,要等客人通過安檢處之后再返回。
送客禮儀禁忌
在客人來訪時看表,總會給人以下逐客令的感覺,所以,應該在會客的時候即使要知道時間,也應回避客人。
客人離開時,沒有熱情挽留,也不說送別的話語,讓客人自行離開。這樣的表現是要斷絕交往的意思,因此,切不可如此對待客人。
到車站、碼頭或機場送客時,尤其不要表現得心神不寧或頻頻看表,以使客人誤解成你催他趕快離開。
商務禮儀送別場景3商務送客禮儀
加以挽留。
客戶離開時,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安排禮貌的加以挽留,此時,若順水推舟,是不太禮貌的。
起身在后。
在來賓起身道別之后,主人才能起身,否則,會有逐客的意思。
相送一程。
在客人離開時,主人應該相送一程,可以是門口、電梯口、樓下、車旁、停車場等。
揮手禮:
右手高于肩,低于頭,掌心向前,輕輕左右搖擺幾下,并加上口頭的道別。
主要的送別禮都有哪些?我們應怎么靈活運用呢?
門口送客禮
客人離開時,我們應起身相送,最基本的送客禮節是送到門口,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客人前腳剛邁出房間門,就聽到我們“啪”的關門聲,之前卓雅君也分享過一篇文章叫《晚三秒鐘再關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至少等客人走遠了,我們再輕輕關上門。
電梯送客禮
把客人送到電梯間,幫忙按一下電梯按鈕,這也是我們送客人的時候得體的做法,但是不要出現客人轉身進入電梯,回過頭,我們已經不見了的情況,說不定會讓客戶覺得敷衍哦!
車旁送客禮
如果對方有開車,我們可以把他/她送到車旁,更加顯出我們的誠意。同理,等到車子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范圍之外了,我們再轉身。
全員送客禮
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參與送別,這是送別禮中最高級別的了。彰顯我們百分百誠意。
商務禮貌送客的程序
如客人提出告辭時,秘書人員要等客人起身后再站起來相送,切忌沒等客人起身,自己先于客人起立相送,這是很不禮貌的。若客人提出告辭,秘書人員仍端坐辦公桌前,嘴里說再見,而手中卻還忙著自己的事,甚至連眼神也沒有轉到客人身上,更是不禮貌的行為。
“出迎三步,身送七步”是迎送賓客最基本的禮儀。因此,每次見面結束,都要以將再次見面的心情來恭送對方回去。通常當客人起身告辭時,秘書人員應馬上站起來,主動為客人取下衣帽,幫他穿上,與客人握手告別,同時選擇最合適的言詞送別,如希望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尤其對初次來訪的客人更應熱情、周到、細致。
當客人帶有較多或較重的物品,送客時應幫客人代提重物。與客人在門口、電梯口或汽車旁告別時,要與客人握手,目送客人上車或離開,要以恭敬真誠的態度,笑容可掬地送客,不要急于返回,應鞠躬揮手致意,待客人移出視線后,才可結束告別儀式。
商務禮儀:迎賓送客禮儀
1、迎賓的禮儀
在迎接賓客的時候,迎賓與引導有標準的禮儀手勢,在迎候式站姿的`基礎上,手臂自然彎曲,手指伸直,五指并攏,手掌心斜45°,以肘關節為軸,指向引領方向,平常狀態下呈迎候式站姿。通常應該說“您好,歡迎您,里邊請”等話語。在引導賓客的時候有一系列細微的肢體語言禮儀。禮貌的服務和明確的引導手勢,會讓賓客感覺到更貼心。
在引導過程中,按照標準的引領禮儀,然后手尖傾斜上推“請往里面走”,顯得很優美;男性要體現出紳士風度,手勢可以稍微夸張一點,手可稍微向外推。同時,站姿要標準。
引導賓客上樓,手要向上比,眼神也要看到手指向的方向。然后再拉回來跟賓客說明,要去的地點所在樓層,要走的方向,或者搭乘的電梯。引導的禮儀動作要配套、完整,儀態優美,聲音悅耳,使人感受到引導人員內在的精神和熱忱。這樣會令賓客感覺良好。
2、招待會議室入座的禮儀
引導入座要注重手勢和眼神的配合,同時還要觀察賓客的反應。比如說指示給賓客某個固定的座位,說明之后,要用手勢引導,在固定的位置處加以停頓,同時觀察賓客有沒有理解。這個過程就體現出肢體語言的美。同時要說“請這邊坐”等敬語。
3、奉茶時的引導禮儀
奉茶也是有技巧的,需要恰當的引導服務或肢體語言。在很多場合都可能用到,比如賓客坐下來洽談時候順便請他喝茶。奉茶給賓客的時候,一種情形是放在桌上,另一種情形是顧客會順手接過茶杯,這些過程都需要注意禮儀。
奉茶有個“左下右上”的口訣,即:右手在上扶住茶杯,左手在下托著杯底。這樣,客戶在接茶杯的時候也是左下右上,從而避免了兩個人之間肌膚接觸。這是個細微的禮節,但是重視細節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尷尬。
4、送別時的禮儀
送客的禮儀同樣也很重要。送客的時候有規范的要求,要使用發自內心的敬語,諸如“謝謝您的光臨,請走好”。還要用肢體語言表示感謝,鞠躬的角度達到 30度以表示衷心感激,然后迅速直起身體來,目送賓客離開,至少賓客走出30。
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
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倒水看似小事一樁,但在職場開會時如何端茶倒水卻是一門學問,要講方法技巧、講禮儀,因為領導會在這樣的小事中觀察下屬的工作能力。以下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
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11、順序:開會倒茶從右邊開始(領導先,順時針順序進行)倒水,壺嘴不要對客人,要從客人右邊倒。主席臺需從客人背后加水。
2、添水:應用左手小指和無名指夾住高杯蓋上的小圓球,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杯把,從桌上端下茶杯,腿一前一后,側身把水倒入杯中。
3、倒茶:如遇客人在工作或交談時,要說“對不起”,且倒水時要注意不能太滿,以杯的七八分滿為宜。端放茶杯動作不要過高,更不能從客人肩部和頭上越過。
4、續水:通常在活動開始15-20分鐘后進行,要隨時觀察會場用水情況,天熱時要隨時加倒。續水時不要把瓶口提得過高,以免濺出杯外。如不小心把水灑在桌上,要及時用小毛巾擦去。
5、檢查:倒過水后要逐杯加以檢查。可用手背觸摸杯子的外壁,如果是熱的,表明已倒過水,如果是涼的則需及時補倒。
一、會前倒水
1、準備事項
開會前要準備好開水及茶杯,茶杯中要先放好茶葉。如果是炎熱的夏季,肯定有人不喜歡喝熱水,更愿意喝常溫的瓶裝水,所以還要準備足夠的礦泉水,供大家選擇。
2、倒水時機
原則上,與會領導到達會場落座后再為其倒第一杯水。如果倒太早了,特別是冬季,人到了水就涼了。如果倒太晚了,領導都說了很久的話了,口干舌燥,水卻燙得無法入口。所以水倒得太早或太晚都不太好。
3、倒水禮儀
(1)如果茶杯是倒好水后端到與會領導面前:
——要雙手端上,以示尊重。
——茶杯要放置在與會領導右手方向,杯把兒也要朝向領導的右手處,一般45度角,方便拿取。
——禮貌地小聲說:“請喝水。”
(2)如果茶杯是放在與會領導面前的會議桌上:
——要提著小暖瓶過去,從領導的右側倒水,因為茶杯是放在右手方向的。如果從左側倒水,手臂就要從領導面前伸過去伸過來,那畫面,想想都尷尬。當然,如果領導喜歡把茶杯放左側,那就要從左側倒水嘍。另外,給主席臺的領導倒水,一定要把杯子拿到領導的背后加水,要不然你必定會吸引大部分與會人員的注意力。
——要注意杯蓋的內口不能接觸桌面,這樣不衛生,如果做不到將杯子和杯蓋一并拿在手里,可將杯蓋內口朝上,翻放在桌上。
——倒水時,要把茶杯拿起來倒。直接往放在桌上的杯中倒水,不符合規范。拿茶杯時要注意手指不能觸碰杯口,更不可以用五指直接抓住杯口,這是一種沒有禮貌、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倒水時小暖瓶的瓶口不要提得太高,要對準杯口,以免濺出杯外,特別是夏天,如果濺到領導身上,結果你懂的。
——水不要加得太滿,一般七八分滿為宜。倒完水后,要把杯蓋蓋上。
——端放茶杯動作不要太高,也不要從領導的肩部和頭上越過。
——要事先準備好紙巾或小毛巾,如果不小心把水灑在桌上,要及時擦去。
二、會間續水
1、續水時機
——會議期間,一般應每隔15-20分鐘給與會人員續水一次,期間,要隨時觀察會場用水情況,如果喝得快就要加快倒水頻率,如果喝得慢可以把間隔時間拉長,遇到天熱時就要隨時添水。總體來講,還是要隨機應變、靈活掌握。
——有時候需要注意觀察領導的水杯,如果離得近或是領導的杯子是透明的,就在領導喝了一半左右時倒水。如果離得遠,領導的杯子也不透明,看不到水位線,那就要通過領導喝水時水杯的傾斜度來判斷杯中水的存量。傾斜度較大,杯中水的存量較少,此時就要考慮倒水了。
2、倒水的順序
倒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講究先后順序。
——無論什么場合,切記一定要先給一把手倒水,再給二把手倒水。
——主臺上,無論領導是單數還是偶數,一把手的左側永遠是二把手,右側是三把手。
如果是一個人倒水,就先給一把手倒水,然后從二把手開始,給左側的領導依次倒水,之后再從三把手開始,給右側的領導依次倒水。
如果是兩個人倒水,就比較好辦了,從中間位置開始,以一把手為中心,分別向兩側依次倒水。如圖所示。
——有上級領導參會或是客人參會時,要先給上級領導和客人倒水,再給我方領導倒水。
如果上級領導或客人來的人比較多,且是兩個人倒水,可以一人負責給上級領導和客人倒水,一人負責給我方領導倒水。
3、倒水禮儀
會間續水的禮儀和前面說的基本一致,這里再補充一點,如果大家都在相互交流或傾聽領導講話,倒水時要注意不要擋住別人的視線。
總之,倒水是個技術活,要觀察入微、注意細節,做到“輕”和“穩”兩個字,切忌心急。不要小看倒水這樣的小事,能把這樣的小事做好,也必定能獲得領導的賞識并被予以重任。
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2商務禮儀
會議禮儀--會議前
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除了在自己工位上的時間、電話溝通的時間會多一些,還有哪種溝通方式多一些?這就是會議溝通。下面我們就來談在會議當中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按參會人員來分類,會議基本上可以簡單地分成公司外部會議和公司內部會議。公司外部會議,可以分成產品發布會、研討會、座談會等。
內部會議包括定期的工作周例會、月例會、年終的`總結會、表彰會,以及計劃會等等。
我們以外部會議為例,講一講商務禮儀中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我們將會議分成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后。
會議前
在會議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會議開始時間、持續時間會議地點確認會議出席人會議議題接送服務、會議設備及資料、公司紀念品等時間,你要告訴所有的參會人員,會議開始的時間和要進行多長時間。這樣能夠讓參加會議的人員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地點,是指會議在什么地點進行,要注意會議室的布局是不是適合這個會議的進行。
人物,以外部客戶參加的公司外部會議為例,會議有哪些人物來參加,公司這邊誰來出席,是不是已經請到了適合外部的嘉賓來出席這個會議。會議的議題,就是要討論哪些問題。會議物品的準備,就是根據這次會議的類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紙、筆、筆記本、投影儀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點心等。
會議禮儀--會議中
在會議進行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1)會議主持人
主持會議要注意·介紹參會人員·控制會議進程·避免跑題或議而不決·控制會議時間
(2)會議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況下,會議座次的安排分成兩類:方桌會議和圓桌會議。
一般情況下會議室中是長方形的桌子,包括橢圓形,就是所謂的方桌會議,方桌可以體現主次。
在方桌會議中,特別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領導,那么他一般坐在這個長方形的短邊的這邊,或者是比較靠里的位置。就是說以會議室的門為基準點,在里側是主賓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雙方來參加的會議,一般分兩側來就坐,主人坐在會議桌的右邊,而客人坐在會議桌的左邊。
還有一種是為了盡量避免這種主次的安排,而以圓形桌為布局,就是圓桌會議。在圓桌會議中,則可以不用拘泥這么多的禮節,主要記住以門作為基準點,比較靠里面的位置是比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會議禮儀--會議后
在會議完畢之后,我們應該注意以下細節,才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商務禮儀。主要包括:
會談要形成文字結果,哪怕沒有文字結果,也要形成階段性的決議,落實到紙面上,還應該有專人負責相關事物的跟進;
贈送公司的紀念品;
參觀,如參觀公司,或廠房等。
如果必要,合影留念。
會議桌倒水的正確順序3關于職場會議排座禮儀
會議室排座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關于會議排座的問題。
眾所周知的排座的大原則,如對門為尊,左為上等等,簡單來說,主席臺上,領導人數為奇數,1號在中,2號在1號左手邊,3號在1號右手邊,4號在2號的左手邊,5號在3號的右手邊,依次類推;領導人數為偶數,1號的左手邊是2號,右手邊是3號,依次類推。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很多特殊的情況,此時就需要我們在把握大原則的前提下靈活處理。
一、小型會議
小型會議,一般指參會者較少、規模較小的會議。它的主要特征,是全體參會者均應排座,不設立專用的主席臺。小型會議的排座,目前主要有以下3種具體形式:
1、自由擇座。其基本做法,是不排定固定的具體座次,而由全體參會者完全自由地選擇座位就座。
2、面門設座。它通常以面對會議室正門之位為會議主席之座。其他的與會者可在其兩側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設座。所謂依景設座,是指會議主席的具體位置,不必面對會議室正門,而是應當背依會議室之內的主要景致,如字畫、講臺等等之所在。其他參會者的排座,則略同于前者。
原則:面門為上,居中為上,以左為上
二、大型會議
大型會議,一般是指參會者眾多、規模較大的會議。它的最大特征,是會場上應設主席臺與群眾席。前者必須精心安排排座,后者的座次則可排可不排。
1、主席臺排座
大型會場的主席臺,一般應面對會場主人口。在主席臺上就座之人,通常應當與在群眾席上就座之人呈面對面之勢。在其每一名成員面前的桌上,均應放置雙向的桌簽。
主席臺排座,具體又可分作主席團排座、主持人坐席、發言者席位。
其一,主席團排座。主席團,在此是指在主席臺上正式就座的全體人員。國內目前排定主席團位次的基本規則有三: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兩側,三是左側高于右側。具體安排中,又有單數與雙數的區分。
備注:此排座方式也是符合禮儀要求的,有些禮儀用書、講座上講這是中央辦公廳認可的排座方式,有待考證。
其二,主持人坐席。會議主持人,又稱大會主席。其具體位置有3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兩側;三是按其具體身份排座,但又不宜就座于后排。
其三,發言者席位。發言者席位,又叫做發言席。在正式會議上,發言者發言時不宜于就座原處發言。發言席的常規位置有兩種:一是主席團的正前方;二是主席臺的右前方。
2、群眾席排座
在大型會議上,主席臺之下的一切坐席均稱為群眾席。群眾席的具體排座方式有兩種:
其一,自由式擇座。即不進行統一安排,而由大家自由擇位而坐。
其二,按單位就座。它是指與會者在群眾席上按單位、部門或者地區、行業就座。它的具體依據,既可以是與會單位、部門的漢字筆畫的多少、漢語拼音字母的前后順序,也可以是其平時約定俗成的序列。按單位就座時,若分為前排后排,一般以前排為高,以后排為低;若分為不同樓層,則樓層越高,排序便越低。
在同一樓層排座時,又有兩種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對主席臺為基準,自前往后進行橫排;二是以面對主席臺為基準,自左而右進行豎排。
以上就是“關于職場會議排座禮儀”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樂清。
【溫馨提示】會議室商務茶杯和會議室商務茶杯擺放的問題,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會場,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服務,青島會議用車,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